锻“新”之翼,扬“教”风帆 |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2024年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成功结业
9月28日下午,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2024年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国华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结业仪式。至此,为期一个月的新教师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工作拉下帷幕。学校执行校长徐舒扬、副校长卢晓春、人事处处长、教务科研处负责人,以及参与此次培训的主讲老师及全体新入职教师参加本次结业仪式。
图1 徐舒扬校长总结发言
徐舒扬执行校长充分肯定了此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并认可和表扬了参与此次培训授课的老师们。他指出,校本培训工作是学校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新入职教师素质能力,适应学校新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为此,他重申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教师的职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事业,需要教师们以满腔热情和坚定信念投身其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学校迈进提质扩容关键期,徐舒扬执行校长对新教师提出“三要”: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感,面对挑战时要勇于调整教学策略,克服困难;二是要制定明确的个人职业规划,既要立足当下,也要着眼长远,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三是要注重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重提升,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此外,徐舒扬就教学策略与目标、个人期望等方面与新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2 卢晓春副校长对培训做点评
结业仪式上,卢晓春副校长从多个角度总结了本次培训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她指出,本次培训采用了更加系统、专业的组织方式,通过主题课堂和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智慧平台使用、电脑操作培训等,让教师们能够更早地进入角色,进行实操演练。同时,她也强调了持续改进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积极提出建议,共同提升师资培训质量。
图3 新教师张昱、陈姝娟、叶钰琰代表发言
在结业仪式上,学员张昱、陈姝娟、叶钰琰代表依次上台,分享了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图4 学校领导为优秀学员颁奖并留影
此次活动还评选出十位优秀学员,陈姝娟、张昱、叶钰琰等十位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荣获“优秀学员”称号。结业仪式上,卢晓春副校长宣读了优秀学员名单。徐舒扬执行校长为这些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图5 人事处朱军明处长为学员代表颁发合格证书并留影
最后,会上宣读了《关于公布2024年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测评合格的通知》,并由各组组长上台领取了结业证书。人事处朱军明处长为培训班学员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并合影留念。
此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更为新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024学年第一学期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的圆满落幕,预示着新一批教师即将肩负教育重任,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新征程。据悉,本次培训班历时1个月,采取主题课堂和实操工作坊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教学研究与撰写教育论文,科研项目申报流程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同时,通过直播方式组织了智慧管理产业学院的新教师一起参加学习培训,达到了培训预期目的。
活动回顾:
1.开班仪式
9月4日下午在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开班仪式,学校副校长卢晓春、教务科研处处长谢继延出席仪式,本次培训主讲教师及新教师共同开启了涵盖五类主题课堂和实践工作坊的学习之旅。开班仪式由教务科研处副处长蓝瑞荣主持。
图6 卢晓春副校长开班仪式致辞
卢晓春在开班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新进教师的热烈欢迎。她强调,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现场教学课,更是对新入职教师培养培训的总结与提高。她希望教师们积极参与、及时反馈,并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设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自我提升。她指出,随着学校发展壮大,将为教师提供更多成长平台和晋升机会,包括完善的晋升制度和多样的工艺领域;其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校将举办一系列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她预祝各位老师在本次培训班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7 谢继延处长介绍培训班情况
教务科研处处长谢继延介绍了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培训形式及相关的培训安排,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课堂管理与学生沟通技巧、智慧教学、案例分析等多个模块,采用了模拟教学、小组活动、主题汇报、评价与复盘等形式,旨在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科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期待新教师们能够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赞誉。
图8 开班仪式现场
为了充分发挥新入职教师培训的意义,教务科研处精心制定了一份涉及“教师基本情况、职业背景、培训前状况、学习期望”四大方面的问卷星调查。通过这一调查,学校能够深入了解新教师的需求、偏好以及教学习惯,从而确保培训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主题课堂
主题课堂(1):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技能
图9 朱冬飞院长授课场景
智能建造与设计学院朱冬飞副院长以“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分享交流”为题授课。他围绕职业教育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技能、课程单元设计与整体设计、说课介绍四个方面,运用丰富详实的案例进行讲解;同时提出,要不断突破教学舒适圈、扩展创新性空间,做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
主题课堂(2):信息化教学
图10 苗振腾老师授课场景
9月11日下午智能制造与信息学院苗振腾老师做信息化教学主题分享。他选取了“职教云”平台作为案例,详细介绍了该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阐述了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指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他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经验,生动地展示了“职教云”平台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此次分享活动作为我校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系列活动的一部分,逐渐提高教师们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图11 谢永浩老师授课场景
随后,为了提升教师们的智慧教学能力和教室多媒体系统的使用技能,教务科研处教学实践科科长谢永浩老师在授渔楼211教室进行了使用智慧教学平台、教室应用系统以及多媒体系统的实操培训。他介绍了智慧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详细讲解了教室多媒体系统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技巧,并现场进行了实操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教师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在培训过程中,谢老师让教师们有机会互相交流使用经验和心得。各组教师积极讨论,分享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现场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
主题课堂(3):如何上好理论课
图12 刘健老师授课场景
9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健老师就新教师如何上好理论课进行了经验分享。刘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教师应追求的“四境界”:苦业、职业、事业、乐业。她强调,了解学生特点与需求是教学的基础,教师需因材施教。充分备课也至关重要,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在讲授知识时,刘老师提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以提高教学效果。她鼓励新教师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最后,刘老师强调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每节课堂,才是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升的关键。
图13 赵雪副处长授课场景
在刘健老师精彩的教学经验分享之后,紧接着举办了“实践工作坊”讨论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教务科研处副处长赵雪老师为主讲,围绕“课堂参与度提升与沟通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他首先分享了课堂组织管理策略,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接着,他详细介绍了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具体方法,包括激发学生兴趣、设置互动环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在教师小组讨论环节中,赵老师引导大家就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有效地设置互动环节等问题进行交流,并介绍了八条碧职课堂公约(试行)。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讨论气氛热烈。接近活动尾声,赵老师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关键。
主题课堂(4):如何上好实践课
图14 周益平老师授课场景
9月27日下午,智能建造与设计学院的周益平老师就实践教学进行了专题分享,强调其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职业技能。周老师指出,实践项目应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或学生自主创新。组织实施中,教师需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同时增强学生参与度,激发主观能动性。最后,她强调实践教学策略需持续改进,大家应共同努力优化教学体系,以实现更佳的教学成效。
图15 蓝瑞荣副处长模拟授课
教务科研处副处长蓝瑞荣以“从课程建设说开去——兼谈教师如何做好教研、科研、教材及成果建设”为题进行讲授。他从四个维度进行了剖析:首先是好学校的特质,强调了优秀学校应具备好课程,好专业(群)和好老师。其次是课程建设之路,提倡课程应与时俱进,紧密对接社会与学生需求,着重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第三,他给出了教研、科研、教材及成果建设的实用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金课”建设,注重实践与创新相结合。最后简要介绍了学校教研科研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此次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指导,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3.实践工作坊
9月27-28日在图书馆分别开设了三场教学工作坊,新教师先各自进行十分钟说课,采用主题汇报、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教师们相互学习、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此次工作坊为新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有助于他们汲取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未来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图17 教学工作坊现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